吉安市公共图书馆事业“十二五”发展回顾 及“十三五”发展规划

  • 发布时间:2015-06-06 00:00:00
  • |
  • 作者:暂无
  • |
  • 阅读次数:341次

一、 “十二五”发展回顾
    “十二五”时期是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也是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进一步推进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更是我市公共图书馆事业发展史上划时代的五年。基础设施建设逐年上台阶,免费开放工作顺利实施,读者服务日臻完善,服务领域不断拓展,快速发展的公共图书馆在构建我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繁荣公益文化事业、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1.基础设施建设日臻完善。
    “十二五”以来,我市按照普遍均等、惠及全民的原则,不断加大公共图书馆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初步建成了覆盖城乡、结构合理、功能完备的设施网络。继“十一五”期间永丰县兴建新馆、安福县全面修缮馆舍之后,“十二五”期间,市本级、青原区、新干县、井冈山市、吉安县都建了新馆,万安、永新、遂川、吉水、峡江、泰和等县都积极利用争取到的专项资金对图书馆进行了全面的维修改造。泰和县、吉州区正在筹建新馆。目前,全市14个县以上公共图书馆全部达到部颁建设标准,其中一级馆7个,二级馆6个,三级图书馆1个;达到规定标准的农家书屋2558家,村文化(图书)室1479个,社区文化活动室296个,全市2500多个村(社区)综合文化活动室实现全覆盖,初步形成了比较完备的市、县(区)、乡镇(街道)、村(社区)四级公共图书馆设施网络。
    2.文化共享工程惠及全民。
    “十二五”期间,我市以有效服务为重心,以打造精品为重点,进一步发挥各级公共图书馆在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中的主体作用。至今,我市所辖10县2区1市共享工程共建立1个市级支中心,13个县级支中心、213个乡镇级基层服务点及2500多个村级基层服务点,初步构建起了比较完善的市、县、乡、村四级文化共享工程服务网点,已基本实现村村全覆盖。各级文化共享工程中心运转正常,在实现“村村通”的基础上,加强对已建基层点的管理,经常对基层服务点管理人员进行业务指导和培训,有效开展各种形式服务,充分利用互联网、卫星等通道将文化共享工程的资源传送到基层服务网点,让千家万户都真正享受到先进的文化信息服务。吉安县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与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网络积极配合,优势互补,为社会提供各种各样的服务,如讲座,报告,培训,展览等等,并经常下乡辅导基层网点的建设与服务,解决设备故障。安福县图书馆文化共享工程县支中心安装了“共享工程”链接网站、“电子图书馆”、盲人盲文有声读物平台等,供广大读者及特殊人群阅读,完成了全县行政村100%覆盖的村级基层服务点256个(村),并进行业务指导和培训;万安县图书馆为推进万安县农村文化信息共享户户通平台的建设,变文化信息资源村级点“独享”为真正的农户“共享”,于2014年9月份开始,与中国电信股份有限公司万安分公司合作,共同建设万安县农村文化信息资源共享户户通平台。到目前为止,全县17个乡镇场的户户通平台已启动使用,培训工作也已结束,户户通平台正进入全面推广阶段,使用效果正在跟踪;泰和县图书馆建立了一支能服务当地群众的文化共享工程队伍;峡江县11个基层服务中心84个基层服务点全部建立文化信息共享工程,文化共享工程覆盖率达100%,该馆不定期指派人员下基层了解情况,解决问题,辅导业务,帮助制订工作制度和管理细则,每年对文化信息共享工程基层点、农家书屋等基层人员进行多次业务培训,全县参加培训人员达500多人,通过学习培训极大地提高了业务技能和管理水平;青原区图书馆对全区106个村级电子阅读室基层点地址、管理人员名单进行确认跟踪施工进度;永新县图书馆积极开展“文化共享助春耕”等服务活动。
    3.数字图书馆建设初见成效。
    “十二五”期间,我市各级公共图书馆积极推进数字图书馆建设并取得显著成果。吉安市图书馆先后利用中央财政下拨的数字图书馆推广工程专项经费和地方财政拨付的建设经费,按配置标准搭建起了数字图书馆硬件平台,建立了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平台,建起了图书馆网站和图书馆自动化管理系统,实现了图书的电子化管理,公共电子阅览室通过VPN虚拟专网技术与国家图书馆、省图书馆实现互联互通,读者可以免费享受到国图的120TB的电子资源,开通了微信图书馆和移动图书馆,与此同时,购买了博看期刊数据库、考试数据库、超星学术视频数据库、E点读报机报纸数据库等数据库资源,数字资源总量目前已达到17 TB,还有《吉安地方文献书目数据库》、《庐陵文化数据库》、《吉安名人数据库》等3个自建地方文献资源数据库。各县(市、区)馆数字化建设也是如火如荼,每个馆基本上建立了网站,数字资源量均达到3.5TB。吉安县图书馆的数据库资源总量为2000GB,其中自建数字资源总量为500GB,可共享的数字资源为1200GB。泰和县图书馆数字图书馆已基本建立,实现采购数字图书达4TB,自建资源库1TB。峡江县图书馆馆藏资源整合储存量6TB。永新县图书馆加强了数字资源建设力度,构建了基于多网络、多终端、多媒体的数字图书馆服务体系,并建设了地方特色资源库、专题知识库、政府信息库。新干县图书馆的数字化图书馆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成功经验,首创了“文化信息服务平台”,创建了“手机上的移动图书馆”,成为全市各级图书馆实施数字化建设的范本。
    4.古籍保护工作稳步推进。
    吉安古称“庐陵”,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古籍遗产丰富。为有效地保存、保护和整理蕴含中华灿烂文明的珍贵古籍,使之永泽后世,推进我市文化事业发展,“十二五”期间,我市公共图书馆加大古籍文献整理保护工作力度,取得了阶段性成果。各馆首先加大对古籍的征集力度,古籍收藏数量逐年增加,截止目前,吉安市图书馆共收藏古籍5937册,吉安县图书馆馆藏古籍近17000册,永丰县图书馆馆藏古籍3712册,安福县图书馆馆藏古籍2000册,泰和县图书馆馆藏古籍1045册,峡江县图书馆馆藏古籍468册,遂川县图书馆馆藏古籍86册。为保存好如此众多的古籍,各馆积极争取各级财政支持,不断加大投入,改善古籍保护条件。我市所有馆藏古籍的公共图书馆按照国家文化部制定的《图书馆古籍特藏书库基本要求》,对古籍书库进行一系列改建。古籍专用库房单独设置自成一区,同时配置空调、空气净化装置、除湿机、监控录像等设备,设水灾、火灾自动报警系统以及高压CO2气体灭火系统,添置樟木书柜与古籍修复工具,书库常年保持恒温恒湿,做好防火、防盗、防潮、防虫工作。在此基础上,各公共图书馆积极派人参加各级培训,提高古籍保护工作水平,在省馆的统一部署和指导下,于2014年底全面完成了古籍的三项普查工作。吉安市图书馆已完成馆藏古籍回溯建库工作,完成了625种古籍的普查登记,建立了馆藏古籍书目数据库,完成了《周易》1部古籍省级珍贵古籍名录申报工作。吉安县图书馆被批准为“江西省古籍重点保护单位”,有5部古籍上国家珍贵古籍名录。永丰县图书馆成为全省首批24个珍贵古籍名录馆之一,《皇清经解》等十部馆藏古籍登上《江西省珍贵古籍名录》。
    5.文献资源总藏量逐年增长。
    “十二五”期间,吉安市各级党政领导高度重视文化事业工作,把增强文化软实力作为各级党委、政府的一项重要工作来抓。出台了一系列推进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具体措施,着重加大文献资源建设经费投入,确保各馆文献资源达到一定规模,各级公共图书馆馆藏建设有了长足发展。吉安市图书馆购书经费已由十一五期末的每年10万元增长到120万元,并列入财政预算,一举走在全省设区市前列,馆里利用逐年增长的购书经费大力购置文献资源,迄今馆藏文献由十一五期末的不足十万册纸质图书发展到拥有馆藏总量64.9万册(件)。到“十二五”末,我市每个县馆的年购书经费均达到10万元以上,每馆馆藏总量均超过10万册。其中青原区图书馆年度购书经费50万元,馆藏图书共计20余万册,其中纸质图书10万多册、电子图书6万册、报刊杂志约4万册。丰富的馆藏,较好地满足了广大读者的阅读需求。为了高效使用文献购置费和现有馆藏文献资源,最大限度地方便读者借阅,让全市人民群众均等享受我市公共文化事业发展成果。十二五期间,我市以实现“便利读者、规范服务、资源共享、惠及全民”为目的,逐步建立起符合吉安实际的通借通还资源共享新模式,整合吉泰走廊“三县四区”公共图书馆的文献资源与服务,初步搭建起吉泰走廊内公共图书馆服务网络平台,在吉泰走廊内公共图书馆之间实施文献资源共建共享,图书通借通还,为今后实现全市乃至全省公共图书馆通借通还打下良好基础。目前,吉泰走廊内各公共图书馆基本完成了馆藏文献数据重新转换加工工作,现正在购置安装相关设备和软件。新干县实现了以县图书馆为总馆,各乡镇文化站及村组、社区图书室为分馆的总分馆制。通过开展全县的通借通还“一卡通”服务,县图书馆和各乡镇图书室的图书实行统一编目、统一借阅证、统一服务标准,城乡读者持统一借阅证可到各成员馆借阅图书,方便群众能就近借还书,延伸了县馆的服务范围,实现了城乡图书资源共享,服务均衡,解决了群众看书难的问题。青原区馆2015年建成覆盖全区各乡镇、街道的图书馆分馆,实现区图书馆与乡镇分馆借阅一卡通。
    6.免费开放服务全面实施。
    “十二五”期间,我市各个公共图书馆全面实现了无障碍、零门槛免费开放。本着公益性、基本性、均等性和便利性的原则,各公共图书馆把提高服务质量、拓展服务空间、最大限度培养公民阅读意识作为工作目标,把创建公共文化服务品牌作为重要抓手,每年积极开展图书进机关、进军营、进企业、进社区、进乡村、进校园活动,开展电话预约借书、为残疾人或老年读者送书上门等服务,让市民最大限度享受到公益文化服务,使公共图书馆成为广大市民的精神乐园。如今各公共图书馆图书利用率达到100%以上,吉安市图书馆读者平均日流量已跃升为700人次以上,各县(市、区)馆每天入馆人次也已超过200。为更好地服务读者,吉安市图书馆先后创造出“书香走廊”、“光明行动”、“白鹭洲大讲堂”、“炫彩童年”等四大服务品牌,在吉泰走廊沿线设立流动服务点30个,为20多位残疾人读者建立服务档案,讲座展览平均每半个月举办一次,每年结合未成年人的特点开展主题读书活动近20场。万安县图书馆在全省首创“金牌读者跟踪服务”,拉近读者与图书馆的距离。永新县图书馆有效整合“文化共享工程”网络中的优秀资源,重点帮扶本县的种植养殖专业大户利用现代信息技术脱贫致富,树立“惠民工程暖人心”特色服务品牌。吉安县图书馆打造了“古籍保护利用、流动图书进园区” 两大亮点 。青原区图书馆重点打造“青原悦读”服务品牌。峡江县图书馆有“玉峡读书沙龙”、“玉峡讲坛”等服务品牌。吉州区图书馆的“小小讲解员”活动已连续举办三届。各馆还着力利用节日、图书馆服务宣传周、世界读书日开展各种各样的读书活动,切实加强全民阅读活动。每年度的“4.23世界读书日”,我市公共图书馆按照省馆统一部署,开展丰富多彩的“读好书”活动,在全市倡导“读好书,好读书,读书好”的文明风尚,营造出浓厚的全民阅读氛围。并结合馆藏资源和地方特色,经过精心的组织和策划,与相关部门密切合作,通过导读、展览、网络信息服务等多种形式,深入推动全民阅读活动。
    7.新技术应用水平得到提升。
    从图书自动化管理,再到数字图书馆建设与服务,图书馆事业的每一次进步都与新技术的应用息息相关。“十二五”期间,我市各级公共图书馆的现代化水平发展较快,相继积极开展新媒体服务,使新技术应用水平得到进一步提升。全市公共图书馆先后建立图书馆自动化管理系统,分别将所有馆藏文献纳入了计算机管理,实行纸质图书自动化借阅。每个县馆现已基本上都配置1台电子借阅机。吉安市图书馆购置ILASⅢ图书馆自动化管理系统,建立馆藏文献数据库;新增2台歌德电子图书借阅机、6台少儿点读机、4台E点读报机,开展了电子文献资源阅览服务;添置2台自助借还机,开通了自助借还服务。推出了新阅读平台--移动图书馆,读者可在手机、pad等移动设备上自助完成个人借阅查询、馆藏查阅、图书馆最新资讯浏览,同时超过百万册电子图书,海量报纸文章以及学习视频供读者自由选择。青原区图书馆网站于2013年正式开通,读者可在网站查询图书馆的最新资讯与活动信息,也可在留言板块互动留言。新干县图书馆新添置了4台数字图书借阅机,读者可用手机扫描数字图书借阅机上的二维码,就在手机上拥有了自已的“移动图书馆”,可下载借阅机中5万余册最新电子图书、400多种报纸、公开课视频等数字文化资源。
    8.协作协调工作取得新进展。
    “十二五”以来,我市通过举办全市公共图书馆馆长联席会议,签署全市公共图书馆馆际互借协议、展览讲座联盟协议以及成立吉安市图书馆学会,进一步加强全市公共图书馆之间以及公共图书馆与其他类型图书馆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全方位推动图书馆各项业务建设,促进全市各级公共图书馆事业发展上一个新的台阶。吉安市图书馆学会由于历史原因在上世纪九十年代末被注销,为重新搭建一个吉安市图书馆界学术研究与学术交流、业务合作与工作交流的重要平台,开创图书馆工作的新局面,2013年9月份召开了吉安市图书馆学会成立大会。学会成立后,积极开展学术研究活动,组织辖区内各馆派员参加中国图书馆学会和江西省图书馆学会举办的各种培训和会议,及时了解现代图书馆发展新动态,接受图书馆数字化现代化建设新理念。
    9.人才队伍建设进一步加强。
    馆员是公共图书馆建设与管理的主导力量,加强馆员培训,提高馆员素质,是公共图书馆事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十二五”以来,我市公共图书馆从业人员的数量有所增加,从业人员的素质更是逐年提高,各公共图书馆专业技术人员比例大幅提升,人才队伍结构逐步趋向合理。截至2015年,全市公共图书馆从业人员中80%以上有大专以上文凭;专业技术人员占从业人员的比例基本上达到60%以上,具有高、中级职称的人员占全馆员的50%以上。吉安市图书馆专业技术人员有13人,其中高级职称比例为30%,中级职称比例为49%。各县馆高级职称人员实现了零的突破,遂川县图书馆、吉安县图书馆、泰和县图书馆都有副研究馆员1人、万安县图书馆有副研究馆员2人。我市各馆结合事业发展要求,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办法,积极安排馆员外出业务学习培训,进一步提高业务人员的技能。市馆每年派员出去培训学习不少于20人次,县馆不少于10人次。同时邀请专家来馆指导古籍普查、图书馆现代化技术的应用,合理安排职业道德、服务礼仪、消防安全、心理卫生健康等知识培训。并每年根据馆员现有知识结构和图书馆现代化管理及发展的需要,有计划地组织和开展计算机知识、网络知识、图书馆学理论等继续教育培训,人均培训不少于40学时。我市各馆还积极深入基层开展业务辅导,每年组织人员定期不定期指导、督查乡镇农家书屋建设,指导开展编目登记、图书上架、借阅登记;培训农家书屋残疾人管理员;全市共举办农家书屋管理员培训班70期,参加培训人员7300多人次。

    二、 “十三五” 发展规划
    “十三五”时期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关键时期,也是推动文化强国建设、增强国家软实力的战略机遇期。公共图书馆作为保障人民基本文化权益的重要阵地,开展社会教育活动的终身课堂,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城市文明进步的标志,应紧紧抓住历史性发展机遇,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会议精神,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特别是文艺工作座谈会讲话精神,本着公益性基本性均等性便民性原则,推进图书馆事业顺利发展,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进一步保障人民群众的基本文化权益,为我市建设开放繁荣秀美幸福新吉安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
   (一)“十三五”时期吉安市公共图书馆事业发展总体思路
    1.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特别是文艺工作座谈会讲话精神,贯彻落实市委三届九次全会精神,以《关于加快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意见》、《国家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指导标准》(2015-2020年)等重要文件为主要依据,按照体现公益性、基本性、均等性、便利性的要求,努力构建普遍均等、惠及全民的公共图书馆服务网络,着力推动图书馆的创新转型和可持续发展,全面提升各级公共图书馆的服务能力、服务水平和服务效益,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多层次多方面多样化的精神文化需求,为实现吉安“跨越发展、绿色崛起”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良好的书香氛围。
    2.基本原则
    ——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各级政府切实履行发展公共图书馆事业的责任,将公共图书馆建设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纳入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总体架构,纳入财政预算,纳入科学发展考核评价体系。加大公共资金投入力度,保证公共图书馆免费提供基本服务和正常运转的需求。同时,倡导和鼓励社会力量以多种方式参与公共图书馆建设。
    ——强化基础,注重创新。进一步夯实公共图书馆的业务基础,加强对文献信息资源建设的整体规划,提高文献信息资源保障能力,强化公共文化产品供给能力。加快高新技术在公共图书馆领域的应用与推广,以技术创新促进管理创新、服务创新,推动公共图书馆事业实现创新型发展。 
    ——以人为本,提升服务。继续扎实推进图书馆基本服务,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基本文化需求。全面提高公共图书馆服务的专业化水平,拓宽服务领域,创新服务方式,改善服务质量,提升服务效益,提供多层次、多样性、多元化的公共图书馆服务。
    3.发展目标
    “十三五”时期,公共图书馆应立足于城市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从落实“全民阅读”纲要入手,为提升全民文化素质献力献策,要紧紧围绕党政工作的中心任务,科学谋划图书馆的发展,以管理创新、服务创新为中心,以队伍建设为关键,以文献信息资源建设、开发、利用为重点,以数字化图书馆建设为方向,建立与社会政治经济发展相适应、纸质文献与电子文献互为补充的文献资源保障体系,提高馆藏文献保障水平,使公共图书馆成为满足人民群众基本文化需求的重要阵地,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做出应有的贡献。
    (二)“十三五”时期重点任务
    ——完善覆盖城乡的设施网络。按照《公共图书馆建设用地指标》、《公共图书馆建设标准》和《国家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指导标准(2015—2020年)》,推动图书馆建设,把各级图书馆打造成新型现代化规范图书馆。重点加强乡镇、社区图书馆(室)及服务网点建设,建成以市级图书馆为龙头、县(市、区)图书馆为骨干、乡(镇)图书室(图书馆服务中心)、村级(社区)图书室为基础的四级公共图书馆设施网络。根据城镇化水平和人口流动趋势,推动流动图书馆建设。全市80%以上的图书馆达到国家一级馆标准。
    ——提升文献资源保障能力。进一步加大文献资源建设经费投入,确保馆藏文献达到一定规模并持续更新。到“十三五”期末,市馆年文献购置费达到180万元,馆藏总量达到100万册(件),馆藏数字资源量达到30TB;县馆年文献购置费达到30万元,馆藏文献资源量达到20万册(件),馆藏数字资源量达到10TB。
    ——建立图书馆总分馆体系。加强对全市公共图书馆事业的领导,发挥行业组织的组织协调作用,建立完善各级公共图书馆文献资源建设,建设各级公共图书馆文献资源共建共享平台,在全市范围内实施图书通借通还,促进各图书馆之间文献资源共建共享和有效提高文献资源利用率。进而加强四级体系资源整合和互联互通,基本实现全市所有中心镇建有图书馆分馆。各乡(镇)综合文化服务中心、村级(社区)文化活动室(文化活动中心)、农家书屋所有图书资源统一纳入县(市、区)图书馆体系,统一流通循环,实现县(市、区)内图书资源借阅“一卡通”。
    ——推进数字图书馆建设。结合“宽带中国”、“智慧城市”、“宽带乡村”等信息工程,加快图书馆数字化建设与公共数字文化资源生产。统筹实施全市文化信息资源共享、数字图书馆等项目建设,构建标准统一、互联互通的公共数字文化服务网络。借助云计算、大数据等现代科技在公共文化服务中的应用,打造“互联网+公共文化服务”平台,让人民群众享受丰富、高效、便捷的公共文化服务。
    ——重点开展地方文献资源建设。着重开展地方特色资源建设,加强主题图书馆建设,实现对地域性文化资源的传承与利用。大力实施主题图书馆暨地方特色数据库建设工程,由吉安市图书馆牵头,全市13个县(市、区)馆共同参与,每个县级以上图书馆拟建一个极具地域特点的主题图书馆和地方特色数据库,统一整合资源,逐步建立起区域性、多层次、多形式的文献资源互补与共享机制,统筹协调编制吉安地方文献总目,积极构建全市图书馆地方文献资源保障体系,实现全市地方文献资源共建共享,有效提高地方文献资源利用率,形成全市公共图书馆的整体合力。
    ——全面加强古籍普查保护工作。继续改善古籍保护条件,推动古籍合理利用。按照国家古籍普查标准完善馆藏古籍普查目录。通过缩微技术、数字技术等手段,对馆藏珍贵古籍进行再生性保护。全面摸清市馆和县馆馆藏古籍的数量、价值、破损等基本情况,开展古籍修复工作。积极申报全省、全国古籍珍贵名录和古籍重点保护单位。
    ——促进公共文化服务社会化。积极探索创新政府、市场和社会良性互动、共建共赢的模式,不断创新管理模式,加大政府购买公共文化服务力度。积极探索建立法人治理结构,引导社会力量有序参与公共文化服务,完善绩效考评机制,健全民意表达和监督机制,增强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的发展活力。积极吸引社会资本投入公共文化领域,促进公共文化服务社会化。培育和发展多元化的社会服务主体,充分发挥文化非营利组织、文化志愿者等在公共文化服务中的作用。
    ——着力提升免费开放服务水平。完善图书馆免费开放保障机制,深入推进免费开放各项工作。按照国家相关免费开放政策,立足于设施即服务、项目即服务、配套即服务三大功能,深入推进图书馆(室)免费开放工作并达到部颁标准。以现有“金牌读者”“青原悦读”“炫彩童年”“白鹭洲大讲堂”等为基础,着眼实际创建免费开放服务新品牌。在实现均等普惠的公共服务基础上,继续加强面向农村基层、特殊人群的文化关怀,丰富农村、偏远山区、弱势群体的精神文化生活。
    ——大力提升新技术应用水平。继续加快基础性技术在基层图书馆的应用和推广,提高其业务管理自动化水平。各级公共图书馆进一步加大数字化、信息化、网络化新技术的应用,充分利用先进技术设备开展创新服务;以及进一步加强新媒体服务应用和推广,不断拓展图书馆服务的覆盖范围,进而提高全市公共图书馆现代化数字化服务水平,逐步形成以技术强化业务、以技术创新服务、以技术提升管理、以技术促发展的良好局面。
     ——有效强化人才队伍建设。完善图书馆人才政策和措施,采取多种措施吸引优秀人才进入公共图书馆。增加从业人员编制,确保市馆日常从业人员不少于40人,县馆不少于20人。切实加强人才队伍的职业道德和思想作风建设,重点提高图书馆骨干的业务素质,加大对优秀中青年人才队伍的培养,特别是围绕古籍保护、未成年人服务、信息资源建设、数字图书馆建设等培养一批领军人物,造就一支数量合理、结构优化、素质优良、有良好职业道德与服务能力的人才队伍。
    (三)保障措施
   为确保图书馆事业“十三五”规划各项任务的落实,需要有必要的保障措施,主要包括建立健全组织保障、推进管理机制改革和完善经费保障机制。
    1.深化内部管理运行机制改革,激发公共图书馆事业的发展活力
以转换机制为手段,以增强活力为重点,以改善服务为宗旨,推进公共图书馆深化人事、收入分配和社会保障制度改革,建立公共图书馆法人治理结构。进一步转变观念,推进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制度设计研究,探索与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建设相适应的管理运行机制创新。立足现实,因地制宜地推广公共图书馆总分馆制。
    2.完善经费保障机制,促进公共图书馆事业持续稳定发展
围绕公共图书馆的基本职能,建立公共图书馆经费保障机制。将公共图书馆人员开支、资源购置、基本服务提供、数字图书馆建设、设施设备购置与维护等日常运行经费纳入各级财政预算,并逐步提高经费保障水平,以保证公共图书馆正常运转和可持续发展。建立免费开放经费保障机制。探索建立公共文化多元化投入机制,拓宽经费来源渠道,大力吸引社会资金以多种方式投入到图书馆建设,逐步形成以政府投入为主、社会力量积极参与的多元化经费保障体系。建立经费投入的评价机制和监督机制,确保经费结构科学合理,经费投入效益最大化。
    3.建立完善监督评估机制,强化服务标准考核
    积极推动将公共图书馆(室)建设与服务指标纳入科学发展考核评价体系,纳入各级文化行政主管部门的绩效考核体系。以绩效评估为手段,健全和完善监督机制,重点加强对专项资金和重大项目的监督考核机制。围绕全面提升公共图书馆(室)建设水平和服务质量的要求,根据《公共图书馆建设标准》和《公共图书馆服务规范》的相关要求,进一步完善各级公共图书馆(室)评估定级标准,建立健全公共图书馆(室)的评估考核机制,将群众满意度纳入公共图书馆评价体系重要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