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贤坊村

  • 发布时间:2013-06-09 19:15:28
  • |
  • 作者:吉安市图书馆
  • |
  • 阅读次数:171次

“赞侯推高第,午峰护名门”,“面对吴峰一门竞爽,积德唐代八叶名家”,道出了唐贤坊村的水土风貌和文化渊源。唐贤坊村位于吉安县吴仙山和禾水之间。始建于宋代,现有96户,400多人。建造者非常追慕唐代,认为“以世之贤,莫盛于唐”,于是“坊题唐贤”。

    唐贤坊村至今保存完好的清代古建筑前呼后应,首尾相连,全村仅三座门进入。村内巷路相通,横平竖直,所有建筑大到一门一窗,因居室主人的身份、趣味、理想以及建筑功能而选取。或祥龙丹凤,或蝙蝠蝴蝶,或飞禽走兽,或名花珍卉,或人物故事。有的门壁,凿书“程子四箴”之类,以便日日默诵。

    历代唐贤坊人,走的是耕、商、读相结合的道路。清代唐贤坊人纷纷走出故土,到湖广、云贵川等地经商贸易,敛财后回乡大造屋舍,唐贤坊村一时成了远近闻名的富贵村。又捐资建学,培植文风,唐贤坊一度以文明而彰显。仅清道光九年后,全村因本身或因子孙贵而晋赠祖辈或各种官衔者计四十六人之多。

 


    中国古村——唐贤坊村风韵(图文)

    温振春

    前不久,我踏访了在当地小有名气、外界尚鲜为人知的古老村庄———江西吉安县横江镇唐贤坊村。

20170609162032_s83grg87gu.jpg?v=1731644247715

唐贤坊村“宋元明清”古民居群

    该村位于吉安县西南10公里处。据史载,南宋嘉定十七年(1224年),横江镇滩头村(现为江边村)的萧懋爵按“以世之贤,莫盛于唐”的构思,于江边村东立“唐贤坊”,并建村称“唐贤坊村”,命次子萧登分居该村。萧姓在唐贤坊村已繁衍生息了二十八世770多年。

    走到村前,一座居中屹立的砖木结构的祠堂雄伟气派。祠堂正门之上横挂着“萧氏宗祠”4个绿底金字匾额。另有一“大夫第”横匾,则显示萧家乃名门望族。步入祠堂正厅,中堂横匾上刻着“敦伦堂”3个苍劲而庄重的红底黑字。敦者治理也,伦者五伦也。据萧氏族谱记载,“萧氏宗祠”始建于宋,毁于元,明代复建,清雍正年间又毁于火,乾隆三十年(1765年)重建,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扩建。

    五排30多栋,占地面积达2万多平方米砖木结构的古民居,就分布在祠堂两侧及后面,构成了这个古村落。村中铺有20多条纵横交错的鹅卵石巷道。走进巷道,仿佛穿越在历史的时空隧道,分明是踏进了古民居建筑展览馆。从外表看,古民居的款式基本相同,每栋房子两侧向上突出12个垛子,4个墙角均从地面竖砌一块1.2米左右的红皮石条,上面再横砌一块,用以保护墙角。外墙所有的门窗框子均为红皮石条架构。五排古民居中,前排的面积较小,稍低;第二至第五排的房屋高大宽阔。每栋房子之间既有巷道相通,又有边门相隔,只要将边门一关,就是一个壁垒森严的深宅大院。

    这些古民居室内的结构颇有特点。所有的木质门窗都雕有龙凤、麒麟、花朵等精致的图案,不少烫金的图案至今仍金光闪烁,光彩夺目;大厅板墙上方绘刻了花鸟虫鱼、山水风光和人物典故等栩栩如生的图案,以衬托唐宋名诗的意境;为人处世的名言警句随处可见,使人置身一种高尚典雅的文化氛围之中;厅堂内镶嵌图案的八仙桌、太师椅和神龛,经过数百年时光的镀烙,显得老成持重,似乎它们就是见证古村历史的发言人。

20170609162032_3at1rcalca.jpg?v=1731644247715

古朴雅致的民居小院

    唐贤坊村历来倡导尊贤重教,建村之后,先后在村东和村西建了两个书院。村西的书院是栋1厅4房两层的砖木楼房,二楼建有阳台,楼前空出小院,书院雕梁画栋,一派富丽堂皇。置身其中,仍可感受到当年书声朗朗的书香氛围。一村两书院,加上良好的学风,使该村人才辈出,远近闻名。据其《家谱》记载:仅清道光九年(1830年)至清朝末年,萧家祖辈中获中宪大夫、奉政大夫、儒林郎、文林郎、登仕郎等官衔的达46人;因夫贵妻荣或子贵母荣而被授予恭人、宜人、安人、儒人等誉称的妇女达36人。

    在唐贤坊村西约200米处的江边村,建村略早于唐贤坊,是一个具有802年历史的古村。该村一大片古色古香的古民居和两座萧氏宗祠亦保存完好,与唐贤坊村形成了一个古民居群。

    如今,建设中的赣粤高速公路紧挨村西而过,村后禾河上正飞架一座漂亮的高速公路大桥,给古村平添几分现代文明气息。当地政府正在加紧对唐贤坊村的保护与开发,并热忱欢迎海内外游客前往考察研究、旅游观光。